父母做錯了什麼?耍賴又暴走!孩子吃定你?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貝,無微不至的呵護是一定要的,尤其健康方面,除了正常飲食之外,爸媽總覺得還不夠,所以會購買保健食品,針對各種營養做額外補充,就是希望孩子可以長得更高、更壯、更健康。但是,在購買營養品之前,應該先了解孩子們最不可少的營養素,才能正確買對所需營養品。

寶寶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是構成人體細胞最重要的成分。若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身體消瘦、肌肉鬆弛無力、智力發展受限、抵抗力下降及發育遲緩等狀況。每一種蛋白質所提供的氨基酸不盡相同,因此,人體應攝取足夠的植物性與動物性蛋白質,彼此交替作用獲得必需胺基酸。

鈣質、維生素D

鈣是組成身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也具有促進生化反應、調節心跳與肌肉收縮等功能,鈣攝取不足會影響身高與牙齒發育,鈣質來源包括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包括奶粉、牛奶、起司等;植物性食物則包括豆腐、黑芝麻、海帶、九層塔、莧菜及高麗菜等。維生素D可以調節體內的鈣平衡,促進鈣質吸收,達到強化骨骼的目的,若缺乏維生素D,將導致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風險。

鐵質、維生素B12

鐵是組成紅血球內血紅素的最重要物質,缺乏鐵質時,除了貧血,還容易感到疲勞、心悸、暈眩及導致發育遲緩等問題。嬰幼兒在胎兒時期可從母體獲得足夠鐵質,但在6個月大時,體內儲存的鐵劑已經用盡,除了貧血的寶寶需要依據醫囑補充鐵劑,一般從飲食中攝取即可。維生素B12主要是維持DNA合成和血球增生,並維護神經構造與機能,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導致貧血、皮膚蒼白、肌肉無力等問題。

碘質

碘與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有關,缺乏碘時將導致生長遲滯、智力發展受限、甲狀腺素製造不足、甲狀腺腫大、呆小症等。建議爸媽除了給予食用海藻類食物,亦應購買具有含碘成分的鹽巴,包裝上大多會標示「碘酸鉀」、「碘化鉀」或「含碘」,不建議購買無碘成分的岩鹽或進口鹽。

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合成脂肪的重要分子,若缺乏將會導致皮膚乾燥、容易疲倦、器官組織功能失調。必需脂肪酸多存在植物油中,例如:葵花籽油、黃豆油等,建議家長在烹調食物時以植物油為主。另外,魚油也富含ω-3(Omega3)脂肪酸,是人體神經細胞生長及維持的重要元素,包括鮭魚,秋刀魚等皆是。

寶寶需要補充營養品嗎?

一般來說,爸媽在選擇營養品之前,一定要注意包裝上的標示說明,像是適合年齡、建議服用劑量與頻率、有無衛生福利部核可標章等,若未清楚說明則不建議購買。若有疑問,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當孩子出現哪些狀況需要尋求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看看是否真的缺乏了某些營養素呢?其額外該添加的營養品又有哪些?

1.生長速度緩慢:所謂的發育不良應該以「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建議生長曲線圖來判斷,若出生時生長曲線維持在第3百分位以下者、生長曲線持續下降者、其身高體重低於25百分位,或是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早產兒等,皆要補充。

2.天生或遺傳疾病造成:有些早產兒的確會有器官上的特殊遺傳疾病,所以在醫師指示下可以額外補充脂溶性維生素;或是一些腸胃道功能有異常的孩子,醫師也會開立益生類的營養補充品來改善症狀。

3.挑食或不吃飯情形嚴重:倘若孩子食慾差、主食攝取的狀況不佳、過度偏食,或不愛吃蔬果造成營養不均,那麼爸比媽咪可以針對缺乏的營養成分來做補充。

常見的寶寶營養品種類

1.鈣粉:母乳與配方奶中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正常喝奶並搭配副食品應可足夠。若是寶寶有骨骼生長異常,或一歲之後,牙齒只長1~2顆、容易損壞或脫落,就可以依據醫囑補充鈣粉。不過一旦過度補充,可能會導致便秘、腹痛、大腦囟門過早必合、腎鈣化沉積等問題。

2.綜合營養素:通常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因長期挑食或偏食造成營養不均衡,可考慮添加綜合維生素。原則上一天一次即可,多食無益。

3.乳鐵蛋白:可提高鐵對於腸細胞的生物可利用性,也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出生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已逐漸消失,寶寶抵抗力較不足,常常容易感冒或被病菌所感染,此時可考慮添加乳鐵蛋白,改善免疫力及貧血。

4.益生菌:依益生菌種類的不同,分別有助於整腸消化、改善過敏體質。寶寶出生時,腸道中原本是乾淨無菌狀態,不過隨著寶寶補充奶水與副食品,也會使好菌和壞菌同時進入腸道內。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排便不順,可考慮使用益生菌來改善狀況。如果6個月以上的寶寶要使用益生菌,要依寶寶的耐受程度,分量相對減量,或者使用含益生菌配方之奶粉。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2017 嬰兒與母親婦幼用品採購年鑑
◎編輯整理/周品攸、宋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