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了什麼?耍賴又暴走!孩子吃定你?

充足的營養對於幼兒成長與發育十分重要,幼兒期雖不像嬰兒期般生長快速,卻是腦部發育、智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倘若幼兒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較差,進而影響學習注意力,也可能出現情緒較不穩定的狀況。

探究孩子食慾不振的原因
病理因素

幼兒生病時,食慾會明顯降低,若突然吃不下,可先詢問孩子是否身體有不適症狀。由於寶寶尚不會表達,可觀察他的活動力是否下降,若出現這樣的情形,建議應立即帶孩子給醫生檢查。

生活作息不規律

許多爸媽因為工作忙碌,將孩子委託給保母或長輩帶養,有時長輩想讓孩子睡飽,使孩子起床時間不固定,導致晚上睡不著、作息混亂、用餐時間不固定、生理時鐘失調,食慾也會受影響,嚴重者更影響到幼兒的發育狀況,因此,務必讓孩子的生活作息保持在規律狀態中。

不良的飲食習慣

孩子在用餐中間食用過多零食、甜點,特別是太甜或太油的點心,很有可能影響幼兒正餐的食慾而吃不下主食,使孩子總在非用餐時間肚子餓,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影響生長及發育。

運動量過多或過少

若孩子整日在家沒有外出,又都從事靜態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身體熱量消耗少,勢必不易感到飢餓。相反的,若過度激烈活動,特別是在餐前進行劇烈運動或遊戲,過度疲勞也可能影響孩子的食慾。

室溫過高

當室溫過高時,可能會降低孩子的食慾,故建議家長應該將冷氣室溫設定在24~26℃左右。

環境影響情緒

孩子的食慾其實和情緒狀態息息相關,若孩子心情不好、用餐氣氛不佳,可能導致孩子食慾下降、不想吃飯。此外,如果讓孩子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也因分心而影響用餐食量。

強迫孩子進食

許多爸比媽咪看見孩子吃得少或挑食拒吃某些食物,因擔心營養攝取不均,心急之下便強迫孩子吞掉眼前的飯菜,甚至斥責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反效果,導致孩子更加反彈,甚至對吃飯感到厭惡,失去進食的慾望。其實只要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調整比例,或者混入其他喜愛的食材中,讓孩子有時間慢慢接受討厭的食物,較不會出現反效果。孩子的食量大小因人而異,也常受其他狀態影響,只要活動力保持正常,不必過於擔心孩子食量不大。

餐點一成不變、外觀單調

幼兒對於鮮豔的物品較感興趣,若爸比媽咪準備的食物總是色澤單調或菜單一成不變,不僅大人,連小孩也會吃膩。因此,建議家長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與形狀,盡可能依照季節使用當季食材,增加食物多樣化。

幼兒所需營養知多少?

幼兒期的孩子成長發育十分快速,同時也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因此,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相當重要。家長應將所需熱量平均分配於正餐中,孩子的胃容量不大,用餐中間可給予1~2次的點心,補充營養素及熱量。但點心不等於零食,而是分量較少的正餐,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逐漸與大人吃相同的六大類食物,每大類分量應調整,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標DRIs而論,活動量大和活動量少的寶寶在1~3歲的熱量建議分別是1350大卡、1150大卡;4~6歲的男孩是1550~1800大卡,女孩則為1400至1650大卡。

某些家長讓寶寶吃泥狀食物吃太久,可能會導致厭膩而排斥進食,此時可視寶寶咀嚼能力來調整食物質感,調製軟質但有顆粒的食物,例如:軟飯、紅蘿蔔丁等。此外,在菜餚中添加酸甜口味的蔬果,像是番茄、蘋果、鳳梨、芒果等食材,可達到開胃效果。此外,也可搭配顏色較鮮艷的食材,增加幼兒的視覺感受,例如:甜椒、紫薯等。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會以父母做為模仿對象,在孩子開始學習吃飯時,家長應帶頭養成全家定時用餐的習慣,一同享受用餐的快樂,並且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出現挑食的舉動或餐前吃零食等;也可在親子共讀時,利用故事或繪本來認識食物,或邀約孩子一同製備食物,提升孩子的興趣。

幼兒生長發育判別法

若家長想了解幼兒生長發育情形,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新版生長曲線有5條線,分別為3%、15%、50%、85%及97%,寶寶的生長曲線落在3%至97%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若孩子落在低於3%,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寶寶成長是連續的,雖然處於低百分位的線上,只要穩定成長即可。一旦孩子短時間生長曲線幅度大於2條曲線(例如:50%→97%或97%→50%),就要請醫師做評估。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媽咪寶貝 1月號 NO.187

◎諮詢/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丁巧稜

◎採訪撰文/陳怡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