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了什麼?耍賴又暴走!孩子吃定你?

許多父母都誤以為「孩子是否能長高,是青春期的事,只要等到青春期再來長高就行了」。其實嬰兒期也是很關鍵的發育期,有些事情必須在嬰兒期就要掌握,過了一定的年紀,能長高的幅度也會愈來愈有限。

嬰兒期要掌握的2大關鍵因素
不能讓寶寶太晚睡覺

對於小寶寶而言,擁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尤其是晚上9點~凌晨3點,這個時間為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主要時間,太晚睡或睡不好,生長激素分泌不佳,容易長不高。因此,0~2歲的寶寶要在9點前睡覺。

營養要均衡且充足

寶寶生長需要適量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不只是肉,蛋、奶、魚與黃豆製品等也算在內,所以母奶或配方奶與副食品都要足夠且均衡。不過只要父母正常照顧寶寶,其實一般寶寶並不容易缺乏營養,不用太擔心。但是有些父母過於寵愛寶寶,只要寶寶一哭就給予零食,寶寶吃飽零食就不愛吃正餐,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

此外,建議不要讓寶寶喝甜的飲料。2017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不要給1歲以下的寶寶喝果汁(包括天然果汁,果泥則不在此限),因為果汁可能會影響寶寶食慾,寶寶喝飽果汁,就可能不會想吃更營養的食物了,而且過多的糖分容易導致蛀牙。

兒童期要掌握的關鍵因素

除了前述的營養與睡眠仍要顧好以外,年齡較大的小孩還可以藉由運動來長高。6歲以上的小孩可以規律的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運動,例如跳繩或打球等,重複做往上跳的動作,運動後,生長激素會分泌得更旺盛。早晚可以喝一杯牛奶,正餐間不吃炸物或零食。簡單來說,睡眠、營養、運動,就是刺激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三大關鍵。

身高是來自於遺傳?

醫師表示,身高基本上的確來自於父母的遺傳,不過並非絕對,後天的努力仍可讓寶寶的身高成長。其實有公式可大約推估出寶寶長大成人以後的身高:

男生:雙親身高的總和+11÷2(可正負7.5公分)

女生:雙親身高的總和-11÷2(可正負6公分)

以上的正負7.5或6公分,就是靠後天的努力。以男寶寶為例,如果父母照顧得宜,公式估算出來的數值,最多可以再加上7.5公分;如果照顧不好,估算出來的數值最多可以再減7.5公分,這樣一來一往間就差了15公分。因此,身高的結果,是先天與後天的總和。假如父親的兄弟姊妹身高比較高、父親卻比較矮,表示父親的矮是後天造成的;假如父親和他的兄弟姊妹全部都比較矮,則應該是先天家族遺傳所致。

此外,如果寶寶過於肥胖,或是長大後性早熟,也會使人長不高。肥胖會傷害骨齡,骨齡較大容易長不高。

照手部X光,可得知身高未來?

醫師認為,照手部X光可看出的是骨齡,也就是骨骼的發育程度,無法預測能長多高,只能知道還有幾年骨齡可成長。男生的骨齡可長到16歲,女生的骨齡可長到14歲,在此之後不會再長高。

但其實骨齡與實際年齡不一定相同,如果性早熟或肥胖,骨齡很快就超前了,所以以X光照骨齡不一定準確,而且如果沒必要,也不用特地給小嬰兒照手部X光來測骨齡,父母還是著眼於顧好睡眠與營養比較重要。

嬰兒期父母可以做的事?
  1. 晚上9點~凌晨3點要睡覺,不要讓寶寶太晚睡而影響到身高的成長,睡前先盡量喝飽奶。
  2. 開始吃副食品以後,要添加適量優質蛋白質。
  3. 盡量不要給予甜食等零食,寶寶的胃空間小,零食吃多了會吃不下正餐,而且肥胖會犧牲骨齡,生長板提前關閉,肥胖容易使人長不高。
寶寶大約一年可以長高幾公分?

1~6個月的寶寶,身高一年大約可以長18~22公分;6~12個月的寶寶,身高一年大約可以長14~18公分;1歲的寶寶,身高一年平均大約可以長11公分;2歲的寶寶,身高一年平均大約可以長8公分。

長高的關鍵期,並不是只有青春期

父母不要想說孩子「等青春期再來長高就好」,這樣會來不及,其實青春期只有大約15%左右的可長高幅度,其他85%的幅度都在青春期以前。因此小時候就要照顧好寶寶的睡眠與營養,等到寶寶的年齡稍長,再配合適度運動。此外,如果心情不好,也可能會影響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亦會影響身高的成長。

身高只要自己跟自己比

有些父母太在意寶寶的體重,而忽略了身高(身長);有些父母則是一直拿寶寶的身高與其他寶寶比較。其實身高只要自己跟自己比就好,確認自己的生長曲線有穩定的成長,不用過度與他人比較。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92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