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了什麼?耍賴又暴走!孩子吃定你?

一般孩子在兩歲階段,表現出喜歡探索環境,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比較坐不住時,可先嘗試養成靜態活動的練習方法,如準備適合孩子的桌椅,讓孩子能習慣坐著玩,並練習玩靜態的操作玩具,例如:翻書、認圖卡、堆積木、形狀配對遊戲、穿大型珠珠、塗鴉、敲打玩具、拼2~5片的拼圖等。此外,照顧者也應試著陪伴寶寶一起遊戲,而不是大人都在玩手機、看電視,然後卻希求孩子能乖乖坐著,靜靜的陪大人看電視或玩玩具。另外,建議家長遊戲室裡的玩具盡量是採收納式,遊戲空間也盡量要簡單乾淨,孩子才會比較能專心玩一項玩具,且養成孩子一次只玩一項玩具並且玩好要收起來的習慣。

當遇到寶寶太過好動,該怎麼帶養呢?治療師表示,如果發現孩子常因為好動,因此頻頻做出危險動作,或經常無故導致受傷時,建議也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評估孩童的動作發展,以便進一步分析原因。因為,通常診斷孩子有過動傾向,是依據下列行為來觀察的:

包括像是孩子會一直動來動去,一直跑上跑下或爬上爬下,手腳常動來動去或坐著時也會動來動去,當要求孩子坐著時,會比較坐不住,甚至就連睡覺時,也會有很多的動作,而這些行為通常已存在一段時間。不過,上述的這些情況,是以針對較大的孩童來觀察的行為,通常並不適用在兩歲以內的小孩喔!

避免養成「大力士」寶寶!

語言理解很重要,孩子大量口語表達,一般是在二歲之後,但二歲之前,其實寶寶「聽」的理解力,會比「說」的表現更好,主要是因為,他能了解大人說話時的口氣,假使孩子第一次打人或尖叫時,家長並沒有制止,反而是開心的稱讚寶寶手很有力喔!聲音好宏亮喔!那孩子就會認為這樣是一種好的行為,也因此之後就會習慣打人和尖叫。

當孩子已經學會打人或尖叫時,家長這時就不適宜再打他或大聲吼他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而有些孩子會因為能激起你的反應,得到你的注意,反而更加模仿你,甚或是表現退縮。因此,家長應該用適當的語氣,透過聲音、表情,確實地讓孩子明白「這樣不可以」、「我不喜歡」,或是「力氣必須小一點」、「要輕輕的」,或者也可以皺皺眉頭,或暫時忽略他,或轉移注意力至其他有趣的事情上,以避免讓寶寶這些錯誤的行為有出現的機會。

做對了,教養寶寶就不難

當孩子情緒控制不佳時,該怎麼辦?首先家長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對孩子較嚴格,常常責罵孩子,讓孩子不知所措或是你是較緊張型的家長,孩子也會感受到你的緊張,容易顯得焦慮不安,孩子的情緒通常是和大人共振的,所以教養孩子時大人應該心平氣和並且是愉悅的。當孩子情緒不好時家長切莫急躁,也切莫大吼大叫,應該用比較沉穩的口氣,像是主動詢問並關心孩子說,「怎麼了?」、「要做甚麼?」、「是不是不舒服?」或問孩子「要A還是B?」給他選擇,如此寶寶的情緒,通常就會比較能受到安撫。

治療師表示,當臨床上碰到前述類似問題的父母,通常也會先建議使用認知行為原則來教導,除非是效果不佳,那麼則有需要再請教專家,看看孩子是否有認知理解不足的問題,或是可能具有其他特殊、或潛在性的其他健康問題與原因;總之,唯有用對了方法,也才能真實的給予寶寶最佳的身心發展輔導喔!

宜兒樂‧育子園,媽媽寶寶的樂園!

◎文章出處/嬰兒與母親3月號 NO.473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復健室職能治療師 林敏菁

◎採訪撰文/郁筱惠